【週一吃美食】桃園忠貞市場,眷村味的地道雲南小吃
文/TRAVELER Luxe旅人誌
位於桃園中壢和平鎮市的交界,有一處堪稱台灣最愛國的所在。走訪其中,一串串台灣國旗高高掛於天空,將低矮的樓房連接起來,藍天白雲襯映下的紅藍白三色國旗,格外鮮明美麗。這裡是已經不存在的忠貞新村,如今原有眷村建築已拆除,僅剩假日人聲鼎沸的忠貞市場。
當年國共內戰,原本驍勇善戰的國軍,不敵多年抗戰,彈盡援絕,零星部隊逃到滇緬地區,實施游擊戰。這時蔣介石將國軍主力撤台,留下這些滇緬地區的軍隊,「好像沒有父母的孩子,上面沒有支援也沒有自己的長官。」現年71歲的張老旺回憶:這群軍隊四處打游擊,從民國38年打到41年,由於位處泰國緬甸越南邊境,腹背受敵。直到民國42年,蔣介石才將這群人撤來台灣,加上眷屬一共580多戶,成立忠貞新村。
全台最大滇緬美食聚落
來自滇、緬的國軍與眷屬,為了生計紛紛在住家四周擺起小攤子,賣的盡是熟悉的家鄉味:米干、雲南大薄片、破酥包、豌豆粉、雲南水醃菜⋯如今光是米干店就有三十幾家,各家作法不同,湯頭和米干口感迥異,儼然成為全台最大的滇緬美食聚集地。市場四周保留了好幾幢民國58年建造的紅磚平房,這些也是當年政府配給國軍的住所。
窄巷小屋形成靜謐的氛圍。
忠貞市場的門牌有些混亂。偌大的市場分成三條路:市場外的大馬路是龍東路,上頭佇立了幾家米干店;市場內前龍街與平鎮市中山路相連,再與龍平路交會。裡頭的店面都不大,混雜著零星的菜攤和飲料攤。
無名米干的玄機
我們先來到前龍街上一家沒有招牌的米干店,不需費心尋找,門口那一條長龍就是最佳招牌,放眼望去座無虛席。店裡頭有兩大鍋湯,另一大鍋專門煮米干,一疊疊的白色米干柔軟地交疊在籃中,模樣誘人。由於人潮不斷湧進,店家的手不停忙碌著,頭幾乎沒抬起過。
先將大鍋裡的黑色湯汁放進瓦斯爐上的小鍋裡,再加入豬肝、肉絲、打一顆蛋,滾燙的湯汁一下就淹沒所有食材,店家再將米干和煮熟的好料放進大碗裡。原本小鍋裡的湯汁則先瀝到大鍋裡,湯頭反覆融合了所有食材的美味,最後再從大鍋裡舀出湯汁入碗,灑上酸酸鹹鹹的雲南醃菜和蔥花,便是一碗道地的雲南米干。
店裡的客人大多熟門熟路,見我們點餐後枯等許久,便替我們催促老闆,說道:「人太多了,老闆常常忘記,一定要再提醒他。」坐我們對面的孕婦則說,雖然住桃園市,但每個禮拜一定要拉老公過來吃。別的什麼不點,一定要點這裡的米干,湯頭特別濃郁。
手作米干的好功夫
為了更暸解米干製作,我們來到市場外的九旺米干。還未走近,就已經被氣勢萬鈞的國旗陣仗震懾住。一座被老闆張老旺稱為「國旗屋」的水泥建築,上頭的蒲瓜架上掛滿了成排的國旗,鋪天蓋地地遮蔽了棚架的天空。
每天下午兩點半,張老旺會在店裡的廚房製作米干。小小的空間裡,擺著一座燒著沸水的大爐,旁邊架著一根等會要晾米干的竹竿。張老旺一邊講解一邊快手快腳地操作著磨米機。將泡水四小時的在來米與前一天就煮好的熟飯,以10比3的比例混合,倒入磨米機。不一會兒,濃稠的米漿便緩緩地流洩而下,注入大臉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