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吃美食】中山招待所,躍入時空的解構美食

2014-02-03 10:00

文/TRAVELER Luxe旅人誌
 
隱匿在幽靜巷弄中的中山招待所,擁有名符其實「關起門來做生意」的隱密氛圍,改建自老房子的建築風格,從推開大門的那一刻就被灌注鮮明的時代標誌。主廚在經典法式菜餚中發揮創意邏輯,以解構手法重組中式與法式的料理元素,不著痕跡地展現中、西合璧後的新型態美味。


寬敞的庭院與建築特色,是舊時代大戶人家的宅第典範。(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寬敞的庭院與建築特色,是舊時代大戶人家的宅第典範。(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上個世紀二、三○年代,台灣大戶人家的家宅是什麼樣子?或許來到中山招待所就可一探究竟。經過改建後的二層樓建築,保留原有的主結構,寬敞的庭院綠蔭,增建的二樓陽台,讓到訪的客人心中立刻浮現倚窗遙望的往日情懷。因為餐廳主人戴勝堂喜愛二、三○年代的上海氛圍,特別到對岸參觀孫中山與宋慶齡故居,四處用心考究後,為空間帶回精彩的復古元素,維多利亞式的華麗線條又難掩大戶人家的格局風範。從各地搜購而來的古董留聲機、屏風、老舊籐椅、木質書桌錯落各處,雖然是餐廳,卻也描繪著一幅居家的生活景象。尤其設置在客廳的寬敞復古沙發,緊鄰仿古壁爐,舒適得幾乎要讓人真的把它當成「家」看待。
 


美味的櫻桃鴨四重協奏曲。(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美味的櫻桃鴨四重協奏曲。(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遇見1920年的上海

2004年低調開幕,中山招待所想營造的是一個「遇見1920年的上海」的美好憧憬,餐廳招牌由經營者與國史館簽定授權協議,截取國父孫中山的筆跡,一旁的「孫文」落款,更引起不少客人好奇,不過,這可不是國父開的招待所。
 


以中式香料當歸、枸杞燉煮的「花生燉豬尾」。(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以中式香料當歸、枸杞燉煮的「花生燉豬尾」。(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不以營利為目的,中山招待所注重給予客人更多的空間舒適度與美味佳餚,採取預約制,每個月更換一次菜單,讓老顧客也能時時保持新鮮感。平時大門深鎖,擁有極佳的隱密性,但門內的空間卻是寬敞愜意,庭院裡的茂盛綠意來自龍柏、紫薇、桂花樹、芒果樹等,讓人忍不住流連欣賞。銅製門把與入口水晶燈,甚至樓梯間的地毯、銅桿,都將復古與典雅氣息詮釋得恰到好處。
 


焦化奶油波士頓龍蝦搭配玉米餅佐龍蝦泡沫醬汁。(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焦化奶油波士頓龍蝦搭配玉米餅佐龍蝦泡沫醬汁。(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解構美味的各種可能

除了優美環境,招待所的菜色也維持同樣的高標準,從前菜到甜點的套餐約5至8道菜,料理精神核心為「西菜中用或中菜西用」,主打經典法式料理,曾任職於亞都麗緻飯店體系的主廚陳鶴元,擅長「解構重組」的創意思維,在法式基底之上加入中式在地食材,譬如以紹興酒入味,或以西式手法調製的「肉桂蜜鳳梨」等,中、西元素相輔相成,美味有增無減,只能分別從味覺與視覺中驚覺主廚的邏輯。
 
幾道招牌主菜充分體現嶄新的料理風格,「西班牙海鮮燉飯」解構版,不同於傳統做法,先將白米置入添加了白酒與蕃紅花的海鮮高湯中燉煮,再將選用來自澎湖的小卷等海鮮食材單獨調理,讓海鮮與飯擁有各自的空間,不混合在一起,最後以精美的法式擺盤端上桌,兼具美味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運用解構手法烹調的「蕃紅花海鮮燉飯」。(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
運用解構手法烹調的「蕃紅花海鮮燉飯」。(圖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