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與調色盤彩繪的人間樂園:大溪地

2013-09-27 17:20

一整天的礁湖巡遊,光是水上風光,就讓人目不暇給。帶領遊客上山下海的嚮導兼船長,各個身懷絕技,Maohi Nui Tours 的馬雷托(Taheiura Mareto)就是其中之一。
 
頂著一頭蜷曲長髮的馬雷托雙眸深邃,膚色黝黑中透著緋紅,他駕著舷外浮桿獨木舟,時而甩頭、時而擺尾,有時乘風、有時破浪,奔馳在波拉波拉廣袤的礁湖,掌舵、拋繩、下錨、躍水、推舟、起錨,動作俐落、毫不羈滯,這一身好本領,或許正是承襲自代代奔流在波里尼西亞人血液裡的航海基因。而幾千年前,波里西亞人就是划著這種舷外浮桿獨木舟,從一座島航向另一座島。只不過當年的人力槳,改成了今日的馬達引擎。
 

悠游繽紛水世界

馬雷托的絕技更展現在波拉波拉那澄澈無比的水底世界,從帶著遊客觀賞鯊魚、與魟魚共游,到珊瑚礁花園浮潛,都像是一條徜徉在海洋裡的大魚。
 
鯊魚、鮪魚、劍魚、梭魚等大型魚類經常巡游在較深水域,這裡湧浪較大,水色呈透亮的靛藍。馬雷托停妥獨木舟,取出備好的鮮魚和尖刀,縱身躍入水面,當利刃割開魚肚,鮮血染紅了海水,立刻招來嗅覺靈敏的鯊魚,檸檬鯊(Lemon Shark)、黑鰭鯊(Blacktip Reef Shark)、白鰭鯊(White Reef Shark)等棲息珊瑚礁的鯊種不疾不徐地自在擺尾,這些都是不具攻擊性的鯊魚,遊客可以下水與鯊魚一同游泳。


波拉波拉礁湖巡遊活動中與魟魚共游。(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波拉波拉礁湖巡遊活動中與魟魚共游。(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與魟魚共游又是另一種有趣的體驗,所謂的「魟魚通道」(Ray Avenue)正是魟魚經常出沒的地方,水域較淺,水色呈粉綠。馬雷托照例又以小魚餌誘食,豹斑魟魚(Leopard Ray)、鞭尾魟魚(Whip-tailed Stingray)成群結隊而來,爭先恐後地搶著遊客手上的魚餌,有時候魟魚滑溜軟嫩的鰭身撒嬌似地貼在遊客身上,有時又擺動粗糙的尾刺,揚起水底細沙,輕刮過遊客雙腳;當魚餌順著魟魚鼻上的「吸食器」迅速滑進其腹腔,眾人又是一陣驚奇。
 
不論鯊魚還是魟魚,遊客的餵食動作多多少少都干擾牠們野外求生的本能,對於要發展觀光,又要力求環保,的確是兩難,若非魟魚尾巴的毒刺曾造成人們傷亡記錄,若非鯊魚給人的凶猛形象,遊客也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搶著餵食。


部份棲息珊瑚礁的鯊種不具攻擊性,遊客可十分接近觀賞。(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部份棲息珊瑚礁的鯊種不具攻擊性,遊客可十分接近觀賞。(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茉莉亞島山海之戀

波拉波拉滿足了人們對天堂的所有想像,然而畢竟路途遙遠,茉莉亞島距離大溪地本島不過幾分鐘的飛行航程、就算搭乘渡輪也只要30分鐘,是前進天堂最便利的一座島。
 
茉莉亞就像是一座置身在淺綠礁湖的繁茂花園,從空中俯瞰,島嶼呈完美的心形,庫克灣(Cook's Bay)與歐普諾胡灣(Opunohu Bay)分別位於島嶼中央的兩側,海拔899公尺的Rotui 山聳立其間,隔開兩座海灣,蒼翠的山脈和晶藍的海水恰成鮮明對比。由於和大溪地本島近在咫尺,又能立即遠離都會塵囂,因此吸引不少畫家、作家、藝術家避居於此。儘管夢幻程度不及波拉波拉,然而其山林內陸的文化和生態豐富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茉莉亞島山形粗獷奇特,到處是鳳梨田。(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茉莉亞島山形粗獷奇特,到處是鳳梨田。(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茉莉亞島不僅擁有美麗的海灣,她的山勢與山形更是奇景,乘坐四輪傳動車深入內陸,既近看山,也遠眺海,最能深刻感受這座島的奇麗。
 
當車繞行在崎嶇的山坳間,鳳梨田、鮮花田連壟接陌,長勢喜人;老木翳天的熱帶叢林裡,隱藏著一座座火山岩搭建的祭壇(Marae),那是西方人來到太平洋之前,古大溪地人宗教祭祀、社交活動的神聖之地;隨著車子鑽行在山林之間,幾座大山忽左忽右,不時變換奇特的山形,與農田、雨林、海景交織出完美的構圖組合。車子一路蜿蜒向上,最後抵達制高點貝爾維得雷(Belvédère),從景觀眺望點往前望,呈不規則火山椎狀的Rotui山高聳矗立眼前,隔開茉莉亞島最知名的兩座海灣——右手邊是庫克灣,左手邊是歐普諾胡灣,一眼便能覽盡雙灣。


茉莉亞島提基文化村為新人舉辦隆重的大溪地傳統婚禮。(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茉莉亞島提基文化村為新人舉辦隆重的大溪地傳統婚禮。(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大溪地歌舞文化饗宴

茉莉亞島上還有一座波里尼西亞最大的大溪地文化秀場——提基文化村劇場(Tiki Village),以大溪地的神靈提基為名,保護日趨嚴峻的大溪地傳統文化。
 
椰林樹叢間,錯落著一座座大溪地傳統民居,前庭、後院間則是麵包果樹、諾利果樹(Nori)、芒果樹、香蕉樹、芋頭田、地瓜田,那些都是大溪地人重要傳統食物來源。在這樣的環境下,手工藝師傅親身示範製作各種大溪地傳統工藝和藝術,包括提基雕像、獨木舟模型、樂器、刺青、花環。
 
提基文化村劇場的招牌就是一天兩場的大溪地傳統歌舞秀,餐廳就面對礁湖畔,白天可以邊吃大溪地傳統菜餚,邊欣賞美麗礁湖風光,晚上則可邊數著繁星,邊聆聽海水拍岸聲。
 
酒足飯飽之後,好戲上場,60位舞者、歌者精銳盡出。一個多小時的演出,花環、草裙隨著女舞者身軀擺動,搖曳生姿,伴唱的歌者口中唱著古老歌謠傳說,時而彈奏烏克里里、吉他,時而敲擊椰子樹、響鼓,曲音裊裊。


提基文化村既保存大溪地傳統文化,也表演熱情的舞蹈給觀眾欣賞。(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
提基文化村既保存大溪地傳統文化,也表演熱情的舞蹈給觀眾欣賞。(攝影/TRAVELER Luxe旅人誌林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