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拖╳從園邸建築看板橋林家人生哲學
文/藍白拖
舊中國有「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晚年遭遇與發展並不順遂,然而舊台灣也有「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五大家族,隨著台灣走向民主,他們在台灣的影響力沒有因此中斷,反而跟著時代脈絡發展,深根台灣。 今天就要帶大家認識板橋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一窺台北第一望族的生活樣貌與故事。
首先,我要承認自己的無知,直覺林本源就是林家主人名字,這就是他的宅院,猜想當時的達官貴人應該會用把自家宅邸用名字命名。事實卻非如此,林家主人為林平候,生有五子,飲、水、本、思、源,為五個家號(商店號),後來因林國華、林國芳(本記、源記)兩兄弟最賢能,因此使用「本源」字號名命。
林本源園邸分為兩部份,一是三落大厝(邸),二是園林庭園(園),可能是園的面積比邸大,才叫「園邸」。目前能自由進出的只有園林部份,三落大厝因為還是私人擁有,需要預約。
正因為三落大厝是別人的私宅,簡單來說就是有錢人的私處,一般死老百姓怎能任何進入富豪的私處,聽說過去的人要在牆外偷看,還會被四周圍管家盤問,嚴密度好比現今總統府,據說當時林家財產富可敵國。現今變的親民,只要你願意預約,還是能一窺究竟。
有一說,林家花園花了五十萬兩銀打造完成,當時整座台北城也不過花了三十萬兩。
在這裡,所有的導覽服務均免費,建議大家先看完三落大厝後,再欣賞花園,因為導覽人員會一路說故事給你聽。重要的是,會對林家花園會有更完整的認識,正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我沒有必要在這裡寫一堆建築結構或典故,因為如果你真想去,導覽人員都會老老實實訴你。我比較想分享如何從死板板的建築中,學會活生生的人生哲學。
一般市井小民對林家印象,僅限於擁有地,擁有錢,很少人知道他們林家至今已達七代,這些後代又是如何維持家業。我用三棟建築物,來談林家人的哲學觀。
汲古書屋
有錢人家有間小書屋沒什麼了不起,但能從建築上教育小孩,卻不是每家人都懂。如果以裝置藝術的角度來解讀,每個細節都有玄機。好比屋前之軒亭,看似卷頂,但又像棺材,如同「升官發財」。書屋門口處兩側柱子一方一圓,而是希望林家小孩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圓融。出入口三關六扇設計,除了避免潮濕利通風,我猜也是希望小孩書能讀通。林家人的教育,真是身教大於言教。
來青閣
昔日招待貴賓下榻之處,傳聞李鴻章、劉銘傳都住過,以當時的規模可謂六星級,如果沒有相當地位,想上樓也難。屋裡屋外的精細雕工,還在閣前蓋了一戲亭。來青閣屋內的設計比三落大厝還富麗,可見重視客人比家人還重要。
至今政經關係良好,政治捐輸,林家也是不落人後。慈禧太后六十歲生日,林家祝壽金就捐贈白銀三萬兩,是當時所有個人捐款最多者。一個小小台灣商人的實力,甚至遠勝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和江西巡撫劉坤一。劉銘傳時代,看上桃園大溪當時的樟腦局辦公室,林家也是二話不說立刻捐輸。結果後來開發樟腦的兩張專利權,其中一張便批給板橋林家,讓林家又累積了兩代財富。
到了兩蔣時代,不吝嗇的的捐出桃園大溪。無論換到現今哪一政黨,也都沒有與政府交惡過。
「政治就是溝通,不管對方反不反對,先拉進來再說,先拉進來就是朋友了,」七代傳人林明成說。
人脈就是錢脈,可見一斑。
觀稼樓
名符其實可遠觀園農耕作之景而蓋,當年可一眼望盡大漢溪、淡水河,放眼之處都是林家的莊稼,就是這種制高格局,讓林家富甲一方。
「站在最高層做事很重要」林明成說。
做大生意,站不高就看不到遠方了。從家族通婚可略知一二,林明成的祖父林爾康娶了宣統帝溥儀老師的妹妹、父親林熊徵娶了清末政治家盛宣懷的女兒盛關頤,而盛關頤的英文老師就是蔣宋美齡的二姊;林明成的姑姑林慕安又嫁給兩江總督沈葆楨的孫子。直到林明成這一代,他則娶了同為五大家族之女——基隆顏家第三代顏絢美。更加証明「人多好辦事」。
聽說林明成每次開會之前,會繞著偌大的辦公室,對每一位出席來賓握手寒暄,會議間會全神貫注聽取建言,並且埋首筆記,會議結束後又繞場一圈,以45度的鞠躬方式感謝大家。
林家子孫都堅持不賣地,林明成也不例外,屋價高漲至今沒賣過任何家產。他甚至認為:自己只是家產的守護者,並非擁有者。
我們都以為林家人只擁有錢財,其實他們真正擁有的是偉大氣度與做人之道,下次來林本源園邸,除了帶走照片與回憶,也請帶走林家哲學。
參考:
1、單小懿(2008),商業周刊,第1075期
2、林本源園邸官網
玩家簡介—藍白拖(http://goo.gl/hC74cv)
出走流浪世界一年,回台灣後發現,真正的人生旅程才要開始。
不喜歡旅行,因為去了就不想工作;不喜歡工作,因為做了就不敢旅行。
鼓勵人人都要有「理性的叛逆」。
● 延伸閱讀:
肉魯 ╳ 從宜蘭發現福爾摩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