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玩樂誌,最頂真的生活味旅行
2013-07-12 22:50
文/TRAVELER Luxe旅人誌
如果生活有一百種,菜市場也就有一百種!菜市場搬進小食堂、老時光裡找故事、新型市集創意玩。讓我們纏著媽媽味食堂大廚、時尚逛市場美食顧問、蒐集百年流光的文史工作者、尋訪古早滋味的作家等等,走逛菜市場新樂園,分享最私房的ㄙㄟ菜市場路線。
請問,菜市場除了是台灣最有人情味的地方,還有哪些特色呢?請接下頁
菜市場搬進小食堂/ 竹北仁義市場—遊子的風城
知道香港人逛起市場來比台灣人還「古道熱腸」。朋友媽媽是香港人,說到那邊的親戚若是知道煲湯不是用當天早上去市場採買的鮮魚,是會被罵懶媳婦的。而且總是「東市買鮑貝、西市買時鮮」,踏訪城中大小市場,蒐羅心中最美,不厭其煩。所以當我打聽到有一位在竹科人聚集之地開義式餐酒館的香港人,我就知道一定要來會一會,彼刻義式餐酒館 PICCOLA enoteca 大廚黃慶德Boris,在竹北用台灣食材做義大利菜的香港人。
香港人的台味菜市場
「義大利菜其實就是一種地方菜。」Boris 說道,「義大利菜的精神就在於『在地』。用在地食材做料理,是義大利料理的起點,然後才是歷史、背景所造就的口味。」所謂的道地,不是一定要用義大利進口的食材才叫道地,如果義大利人在做義大利菜的時候也是用當地食材,那在台灣用在地食材做義大利菜,不也是一種道地?
所以鑽進菜市場挑在地,其實不是叛逆,反而是一種堅持,「我每天上菜市場自己挑,這樣比較能掌握品質。而且上菜市場還可以跟攤商聊天,獲得很多在地的知識與門路。哪一些東西是當季的?哪一些食材又是從什麼產地來的最好?義大利菜就是使用的食材單純但是要好,簡單烹調就可以很好吃。」Boris 如是說。
所以 Boris 棄新竹苗栗一帶更大型的市場而選擇竹北仁義市場,除了地利之便外,他需要一個自己的「專屬市場」,在這座菜市場裡,每一份交情,都是一種對滋味的苛求。像是來到第一攤「眼鏡蔬果廣場」,只見他開始利索地挑選:飽滿多汁的蕃茄、清脆的蘆筍、正當時的絲瓜,眼鏡蔬果廣場直接從南台灣最大的雲林西螺果菜批發市場進貨,少了運往北部的二手、三手時間,食材更鮮、價格當然也更實惠。只見 Boris 摸摸看看,玉米直接剝開外衣檢查、手指彈一彈南瓜聽聲響,十足熟門熟路。「買菜就是這樣子看啊!」Boris理所當然地說,「而且買久了,我也從老闆這邊學到不少訣竅,譬如說在台灣,平地與高山出產的蔬菜,就十分不同。」
跟老闆學買菜
能跟老闆學買菜的還有這一攤!不過與其說是跟老闆學,還不如說是老闆很喜歡交朋友。來到曾國猛的魚攤(攤位27號),曾老闆一家子馬上就很熱情的招呼,「來喝茶啦!」先是遞了一杯又一杯的茶,再來就是老闆的魚經,「我們的魚都是來自於南寮漁港,每天凌晨兩點就到漁市批發。而且都是海釣魚,所以你看我們的魚大大小小都不一樣。外面那種排得很漂亮的、大小一致的,都是網撈。」黃雞、海鱺、南風、紅鰷,果真大小不一,而且都是不曾見識過的魚種。接下來就是講解海釣魚如何好,鮮魚跟解凍魚如何區分,石斑不是要挑大小而是要挑種類,透抽要怎麼分辨有沒有泡過藥水等等,簡直就是挑魚百科,「曾老闆的魚攤跟香港的魚攤很像!」Boris偷偷笑著對我說。
可是正港台味不就是要像曾老闆這樣嗎?因為只賣好東西,所以不但不怕人家比較,還要拜託大家多多比較。仁義市場裡的老闆似乎都是這麼有自信的,像是來自苗栗的黑毛豬(攤位007號)、放養土雞(攤位005號)、大蒜(攤位117號),這些攤位都只賣一種品項,可是都是最好的品質,就像曾老闆那樣,沒有華麗海派的大檔,可是都是賣最好最鮮的魚。
還有專賣新竹在地蔬果的攤位016號,也是一個小型的果菜教室。這一攤與眼鏡蔬果廣場是親戚,賣的品項卻很不同。紅鳳菜、龍蒿、皇宮菜,有別於市面常見,這些特殊蔬菜都是來自鄰近的新竹溝貝、芎林,可說是最在地的風味。郭家姊妹還會親切地講解這些菜要如何料理才好吃,與其他類似的菜又有什麼不同。
讓食材說話
等到市場繞一圈後,Boris 的機車前座已經呈現「爆棚」的狀態,不曉得義大利海邊的大廚們,會不會也是騎著小綿羊,奔馳在蔚藍的海岸線上去採買呢?可是 Boris 會變成騎機車的台味大廚可是有原因的,這原因當然很老派,「因為我老婆是台灣人啊!而且還是新竹人。」於是在加拿大念書,在西雅圖當了7年上班族,又放棄不了夢想而進了加拿大 George Brown 廚藝學校,後來在加拿大與朋友開義大利餐廳的 Boris,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我做的是羅馬菜。羅馬是座古城,因為宗教而興起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南來北往的中心。而各地來教廷赴任的神職人員又會帶來自家的廚師,所以羅馬菜取擷了義大利菜各地的滋味。可是基礎是不變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手法烹飪最好的食材。簡單,卻因為食材而不一樣。」Boris 說。
不過我想好食材指的並不是昂貴珍稀,而是在地食材的好品質。這從 Boris 的菜就可以看得出來:烤章魚這道料理,只選用當季最鮮甜的毛豆、蕃茄與章魚,先爆香洋蔥、大蒜,再加入毛豆,爾後將章魚剁成碎塊下鍋,以半煎半炒的方式引出蔬菜的清甜與海產的鮮香滋味,最後加上蕃茄拌炒,起鍋後擺上炭烤的玉米筍、在上頭圈上燉煮爾後火烤得焦香酥脆的章魚腳,最後一點高湯燴煮的醬汁,簡單的食材、簡潔的料理,卻有蕃茄的酸、毛豆的鮮,章魚肉與玉米筍的炭烤風味一山一海,巧妙達到滋味的平衡,擺盤又趣致。威尼斯烤中卷是活用了中卷的鬚腳,與海蝦、鯷魚、大蒜、辣椒、酸豆一同剁碎,塞入中卷裡火烤。微酸微甜的炭烤風味,更凸顯了粗獷的海味。鹽烤紅目鰱更是簡單,用海鮮高湯加入洋蔥、大蒜、酸豆與橄欖燴炒,淋在烤得鮮嫩多汁的紅目鰱上,鬆軟香嫩,果然如曾老闆所說,海釣的最「鮮」,酸豆與橄欖更增添清爽層次。食材都很簡單,但滋味卻不簡單,食材各自滋味曼妙,融匯一爐卻也活色生鮮。
Piccola,義大利文「小小的」之意,與餐酒館 Enoteca 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小小的餐酒館」。小小的,才有辦法每一個食材都是菜市場精挑細選,小小的,才能每一道菜都有著細膩巧思,而且層次分明,甚至俐落。將一整個菜市場的複雜滋味搬進食堂,將鮮美大氣的簡單端上餐桌,風城的小小餐酒館,遊子的餐桌,每一天都是這麼在地的一天。
有故事的菜市場/桃園忠貞市場—流離的餐桌
位於桃園中壢和平鎮市的交界,有一處堪稱全台灣最愛國的所在。走訪其中,一串串台灣國旗高高掛於天空,將低矮的樓房連接起來,藍天白雲襯映下的紅藍白三色國旗,格外鮮明美麗。這裡是已經不存在的忠貞新村,如今原有眷村建築已拆除,僅剩假日人聲鼎沸的忠貞市場。
當年國共內戰,原本驍勇善戰的國軍,不敵多年抗戰,彈盡援絕,零星部隊逃到滇緬地區,實施游擊戰。這時蔣介石將國軍主力撤台,留下這些滇緬地區的軍隊,「好像沒有父母的孩子,上面沒有支援也沒有自己的長官」,現年72歲的張老旺回憶:這群軍隊四處打游擊,從民國38年打到41年,由於位處泰國緬甸越南邊境,腹背受敵。直到民國42年,蔣介石才將這群人撤來台灣,加上眷屬一共580多戶,成立忠貞新村。
全台最大滇緬美食聚落
來自滇、緬的國軍與眷屬,為了生計紛紛在住家四周擺起小攤子,賣的盡是熟悉的家鄉味:米干、雲南大薄片、破酥包、豌豆粉、雲南水醃菜⋯如今光是米干店就有三十幾家,各家作法不同,湯頭和米干口感迥異,儼然成為全台最大的滇緬美食聚集地。
我們先來到前龍街上一家沒有招牌的米干店,不需費心尋找,門口那一條長龍就是最佳招牌,放眼望去座無虛席。店裡頭有兩大鍋湯,另一大鍋專門煮米干,一疊疊的白色米干柔軟地交疊在籃中,模樣誘人。由於人潮不斷湧進,店家的手不停忙碌著,頭幾乎沒抬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