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限定,大人的遊樂園
2013-05-10 20:00
文/TRAVELER Luxe旅人誌
旅行一座城市就像一年初始挑選一本稱心的手帳,然後隨著塗鴉、剪貼與記述私語中,標誌個人風格、構築精彩回憶,而東京就是有這種魔力,讓每個行走在這座都市的人,都能發掘只屬於自己的東京。
同樣是旅遊東京,除了美食之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嗎?請接下頁
一日貴族,丸之內皇室散步
天空建造的飯店╳THE TOKYO STATION HOTEL
不是漫步在雲端,也不是切割天際線的摩天大廈,不是意象上或是宣傳手法上的天空之城,東京車站飯店 THE TOKYO STATION HOTEL,是真真正正以天空建造而成的飯店。「東京車站丸之內驛舍本身是國家重要文化財,一般來說可以得到政府補助,可是這次的建築體復原工事與內部改裝全憑我們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賣掉天空,來復原驛舍外觀與翻新飯店內部。」公關經理濱純子小姐說。由於丸之內驛舍本身是政府指定古蹟,為保持市容的協調性與古蹟保存的考量,明文規定了四周建築物的高度。濱小姐所指的,就是東京車站將車站上方的空中權讓渡予財團,為四周的商用建築的高度限制解套,而讓渡得來的權利金,即成為東京車站丸之內驛舍與內部東京車站飯店回復百年榮光的資本。所以說,東京車站飯店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以天空建造而成的飯店。既不靠近天空、亦十分真實。
古典主義,摩登表情
失去了天際線的東京車站,換得了時光的眷顧,丸之內驛舍內的東京車站飯店,更是以嶄新面貌,重新詮釋了平民貴族的姿態。與車站共構的飯店,總不脫為了便利性而存在的刻板印象,東京車站飯店卻由始至終都是東京的門戶、甚至是皇室的門面,無論是開業當時的英倫風情,或是改裝後的摩登古典,東京車站飯店是時代精神的一個縮影,亦是具現。
走進東京車站飯店,需要轉換成另一種步調。比鄰的車站出入口鎮日喧囂擾嚷,這裡卻有著精品酒店式的低調優雅。大廳一如國外少房數的精品酒店,米白色的空間簡約大氣,點綴專門訂製的精品家具與燈飾,偏旁一處櫃檯靜靜等待著客人,工作人員與旅客彷彿默契般,步履輕盈、細語輕聲。空間小卻小得很私密,低調卻也自然阻隔了熙來攘往的遊客,一派和諧悠揚,奢華得毫不聲張。
往右手邊走去,是寬敞的 Lounge,「這裡過去原本是候車室,現在改建成供應點心與飲料的 Lounge。空間其實已經完全不同了,但是很多老一輩的人還記得以前的樣子,專程跑來這裡回味過去的老時光。」濱小姐說。百年前在候車室大概只能吃著便宜便當,忍受著孩童的喧鬧、香菸的味道,以及不耐與離別的哀愁。今日的 Lounge 一派英式午茶的優雅,成排長型落地窗、幾何圖案的地毯,家具都是色彩飽和的深藍、酒紅、米白,在空間裡落成一幅就算黑白亦是鮮明的圖畫。10點過後的早茶時間,Lounge 裡高朋滿座,這次卻不急著出發,好好享受著這收納百年份歡聚時光的第一站。
共同記憶的酒吧
若是想找一處靜謐的地方獨處,橡樹酒吧(Bar Oak)與酒吧.樁(Camella)是所有疲倦與孤獨的歸宿。走進橡樹酒吧,古銅色的皮沙發與箱型桌已是老骨董,光澤歷經多少人往來才得以在時光中散發真正的韻味,曖曖內含光。牆壁上方的紅磚牆是復原工事期間打掉裝潢時裸露出來的,在暖色系的燈光中,散發溫柔的滄桑,為東京人留住百年時光。
長型吧檯裡與酒櫃中擺放著各式酒類,在五十多年前剛開業的時候,這裡是東京都內罕有的高級紳士酒吧,許多著名調酒誕生於此,引領風潮一時。不過這都比不上現年73歲、傳說中的酒保杉本壽先生坐鎮橡樹酒吧,「丸之內聚集了許多金融業,上班族下了小酌一杯,跟酒保聊聊一天大小事,品味只屬於自己的『療癒時間』,是很多人的共同記憶。在封館整修期間,飯店人員們都被安排去關係企業服務,杉本先生也被借調到附近其他飯店服務。重新開幕前,總經理詢問了杉本先生的意願,而他也想重回橡樹酒吧,於是傳說中的酒保再度回到吧檯前,為大家帶來過去的經典。」濱小姐說。許多客人正是衝著杉本先生而重回橡樹酒吧,也許只是想要像過去一樣跟杉本先生閒聊著工作、家庭、過往的時光,甚至有相交40載的客人回來找杉本先生。而慕名而來的人甚至讓開幕前幾個月天天大排長龍,只是為了喝一杯杉本先生所發明的獨家特調「東京車站」,「一位酒保在同一個酒吧服務50年,這也是絕無僅有。」濱小姐說道。
翻轉大東京,隱藏版的巨蛋級樂園
無神論者的地下神殿╳首都圈外郭放水路
在埼玉縣南櫻井站下車,我們來到這座工廠之町。自東京都心到埼玉車程不過40分鐘,城市很快地被拋諸腦後,景物在眼前遞嬗:住宅區、河川、公園,爾後是中小企業、工業區。轉乘計程車,空曠的地平線上,河川切割出緩緩的丘陵地。這裡是埼玉,是「首都城郊」,但更是支持日本工業發展的指標性地區。而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地形與產業,與我今日所採訪的地方,是如此息息相關。
不是觀光地
「兩年前(2011年7月)的泰國大水災中,在泰國設廠的日本企業也受到嚴重的衝擊,後來根據日本保險公司的統計,日本業者在水災中回頭向日本投保公司求償的總金額是8,000億日圓,而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總造價是2,300億日圓。」國土交通省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管理支所支所長小宮山隆先生說。
在網路上被瘋狂轉載的「東京地下神殿」,正身是橫貫琦玉縣中川‧綾瀨川流域六條河川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由立坑、排水道、調壓水槽與排水場組成,簡單來說,是將流域內的水引導到數個深約70公尺、直徑超過30公尺的立坑,下方再由排水道相連,就像橫向的地底河川一樣。將立坑的水排至調壓水槽進行調控,爾後自排水場排入江戶川,達到瞬間疏洪的功效。終點東京灣的中川‧綾瀨川流域在昭和末期到平成14年間(約八○年代起的20年間)氾濫成災,位處低漥加上過度開發是致命傷。腹地內是以東京衛星城市崛起的工業區,災害危及生命安全,長遠看來更危及整個工業鏈。那就挖一條河吧!大家這麼想。
事實上,國土交通省曾經想過直接在陸地上開挖一條橫向疏洪川,但因土地徵收問題太過龐雜而作罷。「所以國家還修特別法,地底50公尺以下的公共建築毋須取得產權,來為我們解套。」小宮山先生說。即便如此,2,300億的造價建一座看不見的建築物,還是惹來非議,所以才會開放參觀,立意是讓善於遺忘的現代人,回想洪水之苦,了解防洪的重要,更看見一群人在看不見的地方所默默積累的能量。「為了地方安全,也為了防止產業外移,這是國家應該做的。」泰國的那場大水,等於是讓日本重新思考產業外移的根本問題。「8,000億與2,300億!大家可以想一想,到底哪一邊比較划算?」
整個參訪行程首先觀賞影片與模型,並由專人解說放水路的原理與功能,在中央操作室參觀工作實況,其後前往屋頂觀測周遭地形,最後是重頭戲──地底潛入。立坑與排水道處於經常性的使用狀態,所以無法參觀,唯一可以參觀的就是地下神殿──調壓水槽。長7公尺,寬2公尺,高18公尺,由59支水泥柱支撐,每支重達500公噸。由於周圍與上方是地下水層,又由於調壓水槽在灌滿的時候不單水壓大,瞬間抽水時是以每秒抽空一座25公尺標準短泳池的速度進行,建物本身氣勢驚人,實際上它的龐大厚重是不得不然。空氣裡瀰漫著不相稱的、乾燥的秘密氣息,深遠幽邃,彷彿看不見盡頭。越是巨大而空曠,越是讓人不禁狐疑,壯麗的背後,究竟有多少蟄伏而待傾巢而出的秘密。
調壓水槽背後是第一立坑的側面,從排水閘門望過去是圓弧形的巨大水泥牆面,彷彿站在太空碉堡的登艦台一般。末了小宮山先生為了遠道而來的我們,還領著我們參觀一般人禁止進入的立坑內環步道與排水場的巨型幫浦。在走過令人腳軟的內環步道後,小宮川先生向我們展示幫浦所裝載的戰鬥機用引擎。「想要瞬間抽空調壓水槽的水,不用戰鬥機規格的引擎是不行的吶!只是人家也想保護自己最尖端的科技,所以直到現在,裡頭極機密部份還是被禁止打開,得要送回美國原廠維修吶!」
地底下,果然充滿了秘密。
有態度的幸福餐桌,精品大道上的晴空市集
療癒系大口料理╳みのる食堂
如果問長輩對東京的印象,十有八九會聽到銀座這個答案。
老一輩人的眼中,無論日台,銀座代表的是極致的享受,想像中的上流生活。如果跟這些長輩說我去銀座吃小農物產,而不是松阪牛、河豚生魚片什麼的,他們一定覺得我瘋了。
位在銀座三越百貨9樓露臺內的みのる食堂(Minoru),是由日本 JA 全農所策畫的小農食堂。窗外是熙來攘往的銀座大街,時尚精品的一級戰區。銀座是老東京人眼中真正的上流社會交際場,大街上的觀光客、精品店前站著西裝筆挺的 Door Man,是看得見的錢潮,但是巷弄裡你所注意不到的地方,卻隱藏著米其林三星名店。銀座是一種過「好日子」的指標。
全名為全國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的 JA 全農,是日本農業支援與共濟事業體。以 JA 全農為奧援,みのる食堂講求當季與在地的概念,食材全部來自於東京近郊行友善耕作的農友,每天早上新鮮直送,並依據當季盛產食材設計菜單。來みのる食堂很有揮棒打擊的暢快感,食材新鮮自然,食物簡單不造作,滋味融合了歐式鄉村料理的飽滿與日式家常料理的溫柔,不只是因為蔬果的清新,讓腦袋自動鍵入健康生活的暗示,而是色、香、味充滿了療癒。
自詡為「生產者與都市生活者的交流場」,みのる食堂希望藉由飲食,讓都市人能夠自己選擇自然的生活方式,過度的烹飪或是調味都退後一步,讓食材本身說話。尤其當用鑄鐵鍋裝盛的清燉大塊蔬菜與熟成培根(ごろっと野菜と熟成ベーコンのことこと煮)上桌,大塊的紅蘿蔔與洋蔥融會了蔬菜的清甜與培根的馥郁滋味,湯頭的清爽與溫暖,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天,疲憊不堪也成了犒賞自己的理所當然。
挑高大廳、落地窗、木質與草綠色調的裝潢,窗外的大露台有綠意與曬著太陽的遊人。向晚時分垂掛而下的吊燈像天體儀般,開放式廚房吧檯上一籃籃新鮮蔬果勾引著食欲,在銀座的繁華裡,有另一種「過好日子」的方式。
遊戲老空間,尋回童心的旅程
高架橋下的職人╳2k540 AKI-OKA ARTISAN
「把手機拿出來,」創心萬華鏡(創心万華鏡)社長豐田方弘催促著我說道,「看好囉,這可是獨門秘技!」說著便把手機放在桌子上,設定為前鏡頭攝影,再將萬花筒的視窗重疊在前鏡頭上。鏡頭與視窗都很小,很難對得上,一番折騰讓人不耐,但是忽然間,彷彿頻率對上了,原本映照著天花板的手機銀幕突然綻放璀璨耀眼的寶石方塊,幾何圖案宛如變形金剛一樣在狹小的天地間不斷翻滾出燦爛如花火般的瞬間,漂浮一般不安定卻又如此遵循韻律,色彩斑斕。恰如日本人常說的「一期一會」──此時此刻,這樣的時空、這樣的心境都不可能與之再相遇,所以才要分外珍惜。萬花筒的美又何嘗不是如此,轉瞬即逝,所以分外讓人貪戀,或許正是這樣的文化底蘊,所以才有這般狂人,隱身在高架橋,鑽研著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可能再重現的美。
東京職人之町
從上野站往南走,穿越重重觀光人潮,我們尋找著高架橋下的藝術空間。頭頂上的高架橋遮住大半天光,招牌凌亂,叫賣聲與店頭的音樂紛紜雜沓,原是該坐到御徒町站比較快,可是說到高架橋,就是會想到上野車站,各地鐵與鐵道線路在頭頂上縱橫交錯的光景,充滿了老式科幻片的氛圍。
一輛 JR 電車在頭頂上的高架橋疾駛而過,四周卻越趨安靜,不變的是與東京不相稱的凌亂與陳舊,高架橋下的貧乏風景似乎沒有國界。直到看到橋下洗白的牆、設計感十足的文字,我們知道,2k540到了。
全名 2k540 AKI-OKA ARTISAN 的2K540,名字隱含種種概念。2K540源自於鐵道用語,以東京車站為始到該地的距離做為代號,2k540即是距離東京車站2公里又540公尺之地的意思。AKIOKA為 JR 山手線上的秋葉原站(Akihabara)與御徒町站(Okachimachi),說明了它就位於這兩站間的高架橋下,ARTISAN 則是法文的「職人」之意。一般高架橋下為了活用空間,常作停車場、倉庫之用,像御徒町之類的老社區,也有不少小吃店隱身在橋下,所以總予人環境不佳的印象。但2k540所在地御徒町在過去是職人匯聚之地,許多傳統工藝作坊至今依舊運轉,連帶吸引一些珠寶與皮革店等作坊聚集。JR 東日本鐵道株式會社旗下子公司 JR 東日本都市開發(JR East 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為了替閒置空間找出路,便以延續職人之町的文化為概念,創造出高架橋下的藝文空間2k540。
開啟空間裡的對話
不過比起單純展示或販售手工藝品,2k540更冀望新生後能成為地區的交流空間。傳統作坊在專屬與訂製的功能下,擁有很強的溝通與傳承的功能,2k540也著眼於此,約50家的作坊與商店中,半數以上有藝術家與職人在現場進行實作、展演,甚至是開設體驗課程,而2k540也歡迎造訪的朋友們直接跟職人們攀談與交流:做為一個閒置空間,等於是失去了對話的可能性,想要將空間有效的利用,讓人潮回流,藉由創造出一個促使創作者與觀看者接觸的空間,讓人們聚集,進而活化空間、開啟對話。2k540想實驗的,就是人與人的互動究竟能夠激盪出多少不可知的力量。活用空間不是將空間塞滿,而是讓對話發生,這也是2k540因為其閒置空間的身分而衍生出與其他藝文空間不同的概念。
是職人之町,所以聚集了手作與設計類型的商品;是從高架橋變身為新公共空間,所以匯聚了想要直接與顧客對話、讓作品發聲的職人與藝術家;又因為群聚效應,傳統的專屬訂製成為新世代標誌個人主張的發聲器,各種獨特的工藝類型在短短的一條高架橋下交會,穿梭在各店舖,往往會與最意想不到的事物相遇。
刻畫下町風情的立體明信片、內壁刷上漸層銀沙的陶碗、木頭製成的手工鍵盤、霧面皮革小包,勝在手藝、勝在巧思、勝在質地、勝在生活感。但這麼多的美麗,怎能帶得走?那就帶走故事就好,其中一個故事,來自萬花筒職人豐田方弘先生。
萬花筒的故事
「我的萬花筒不是玩具,是作品。」豐田先生說。「你會丟棄玩具、把玩具送人,但你總不會創心萬華鏡社長豐田方弘先生放下手邊工作,開始暢談他的萬花筒之路。繪有傳統浮世繪的小物各種造型與材質的萬花筒,早已跳脫單純玩具的功能,邁向工藝的層次。復古永遠是創作的經典繆思古典而素雅的設計,日式的極簡美感,不假外求。把一個作品輕易地轉手給他人吧!時時刻刻帶在身邊,想到的時候就拿起來欣賞一下,為自己創造一個每天專屬於自己的療癒時間。然後漸漸的,這個東西會與我們產生連繫、產生情感,所謂的藝術,不就是這樣的東西嗎?」放下手邊正在製作的萬花筒,豐田先生為誤打誤撞的我們打開話匣子。
走進創心萬華鏡,的確是讓對萬花筒的印象還停留在玩具階段的我們大開眼界。各式各樣不同造型、材料、有著不同玩法的萬花筒,每一件都包納一個單靠幾何衍生出的壯麗小宇宙。「日本傳統的文樣與萬花筒的幾何概念很像,都是經由不斷堆疊、排列、複製單一圖案所創造出的花紋,所以日本人特別適合吃這行飯。而且日本的萬花筒已經跳脫了模仿西方技術與美感的層次,而是融合了日本傳統工藝美與最新工業科技所開發出的最獨一無二的作品。」豐田先生說道。
創心萬華鏡的商品光是外型便與眾不同,採用航太科技的金屬筒身、筒底是可以橫向移動的試管,甚至是以酒桶的木頭拼接出來的筒身,手握橡木的質地,酒紅色的部份不知真否是葡萄酒的潤澤呢?「萬花筒的玩法實在太多了,不同的光線下、面光背光、轉速的快慢,又或者是素材的不同,各種變數,產生無窮的可能。」豐田先生順手拿起其中一只原創商品,將筒底對向燈光,筒底裝載了透明的油類液體,構成圖案的材料漂浮在油裡,一轉動,圖案便會像細胞般不斷分裂與融合,再將萬花筒對向不同方向,藉由不同的光影,又會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影像。
於是乎我倆一老一少在店裡拿著一個萬花筒對上對下、四處亂竄,並且樂此不疲。如果文本的解讀便是再創造的一種形式,那麼玩樂萬花筒,應該也算得上是一種創作的參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