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入山林的趣味──華陶窯

2012-06-05 10:00

陶版、紅磚與植栽,共構出詩情畫意。(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陶版、紅磚與植栽,共構出詩情畫意。(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紅磚黑瓦,搭配詩詞點景

園內自然植物隨季節更迭,包括油桐花、杜鵑、台灣百合、紫藤、流蘇、荷花、蝴蝶蘭、山茶等;水塘裡栽著引蝶植物,蝶舞紛飛也創造了熱鬧的生態圈。華陶窯當初建蓋時以不破壞景觀原貌為原則,建築幾乎都是就地取材,譬如梯的邊坡使用大安溪石,另外,大量用舊料木材,不難看出疼惜自然的心意。山上同時留著不少原始相思林、樟木,而相思林也是窯燒用的柴薪。


水塘裡栽著引蝶植物,讓園區成了熱鬧的生態圈。(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水塘裡栽著引蝶植物,讓園區成了熱鬧的生態圈。(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空間中常能看到回收木的再生使用,小圓桌即為木輪改造。(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空間中常能看到回收木的再生使用,小圓桌即為木輪改造。(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華陶窯的屋舍,在濃濃台灣味中揉合了多元文化意象,包括閩南三合院屋型、日式黑瓦與荷蘭紅磚牆。順著蜿蜒的園區步道,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景」的驚喜,而隨著景的變化,還出現詩詞歌謠的陶刻或版刻妝點,有種以文學寓情於景的詩意。華陶窯在許多轉角處都設置了木椅、平台,就是要提醒遊客記得停下腳步,慢慢品味生活,品味眼前的陶器、花藝、文字,順便遠眺開闊的大安溪平原與鐵砧山風景。


角落中隨意堆置的木材,是用來燒陶的柴薪。(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角落中隨意堆置的木材,是用來燒陶的柴薪。(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透過詩詞歌謠,能感受寓情於景的詩意。(攝影/景點家陳淑萍)
透過詩詞歌謠,能感受寓情於景的詩意。(攝影/景點家陳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