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民主軌跡,孫文革命之路

2011-10-07 21:30

上海

 

孫中山故居

位於香山路的這座故居坐落在幽靜的巷弄內,兩排梧桐沙沙作響,是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於1918~1924年的上海居所。 這座2層樓的花園洋房是孫中山留下唯一資產,裡面陳設雖然簡單卻相當雅致,樓下是小客廳,樓上有書房與臥室,室內的陳設是1956年來宋慶齡按當時原樣布置的,絕大部分是原物,裡面有許多珍貴的照片與手稿。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超乎尋常的大量書籍與孫中山及夫人的結婚合照,其中,一張宋慶玲穿著旗袍俯身看書的半身照令人驚艷不已,懸掛在2樓的書房牆壁上,精緻細膩的五官與嫻雅自在的神情幾乎吸引所有參觀者的目光,憑弔偉人生平的同時,似乎這位傳奇女子的歷程更引人遐思。

 

這幢小樓房是同盟會的老同志許崇智於1918年買下送給孫中山,但是因由於革命的經費不足,兩次抵押給銀行無力贖回,後來,國民黨海外支部知悉,發動僑胞捐款付清本息,孫先生1920年1月才遷入安居,不過,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曹琨軍閥政府,邀請孫中山北上商討時局,11月17日他從廣州到上海,停留5天旋即北上,而這一次小住是訣別,翌年的3月12日,孫先生病逝北京。

地址:盧灣區香山路7號


上海的孫中山故居,內部陳設以宋慶玲的物品居多。(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上海的孫中山故居,內部陳設以宋慶玲的物品居多。(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香港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曾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孫中山紀念館以突顯孫先生與香港的密切關係為展覽主題,讓訪客緬懷這位偉人在港的活動足跡。孫中山紀念館的館址甘棠第於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殷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宅邸,是香港現存少數保存良好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

地址:半山衛城道7號


香港的孫中山紀念館,此建築為何甘棠的宅邸,內部展示孫文在港的足跡。(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香港的孫中山紀念館,此建築為何甘棠的宅邸,內部展示孫文在港的足跡。(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興中會舊址(孫中山史蹟徑)

興中會舊址是孫中山史蹟徑的其中一站,孫中山先生1894年於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後,翌年即與楊衢雲的輔仁文社合併,並將總部設立於此,此後這裡便成了祕密討論革命行動的據點。孫中山史蹟徑共有14站,對孫中山事蹟有興趣的朋友,可至孫中山紀念館索取史蹟徑的相關資料。

地址:士丹頓街15號


香港的孫中山史蹟徑共有14站,然多已剩遺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香港的孫中山史蹟徑共有14站,然多已剩遺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澳門

 

國父紀念館(行醫故居)

國父紀念館是國父在澳門行醫時的故居,原建築落成於1918年,但在1928年慘遭祝融之災,改建竣工後,成為國父原配盧慕貞夫人晚年定居之處。1952年夫人辭世後,故居於1958年闢為國父紀念館,開放供各界參觀遊覽。樓高三層的建築物,地板全以原木製成,古色古香,散發著一股寧靜的沈香。館內保留了原有的裝潢與陳設,並藏有許多國父與盧夫人生前的文物、書信與照片,格外珍貴。

地址:文第士街1號


澳門國父紀念館是孫中山行醫時的故居。(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澳門國父紀念館是孫中山行醫時的故居。(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馬來西亞

 

孫逸仙革命基地

大概很少人知道,其實造就中華民國的辛亥革命,就是在檳城的這間小屋裡決定的。1905年,耗盡錢財投入革命、已經被滿清、越南、和日本政府逼到走投無路的孫逸仙,首度來到了檳城,這裡的華人有情有義,出錢出力,不但暗地裡支持革命,甚至資助孫文一家包含兩個太太和兩個女兒的生活開銷。 1910年11月13日,孫逸仙和他的同盟在打銅街120號召開了「庇能會議」(庇能是檳城的舊稱),決定了辛亥起義的行動,而也就是在這裡,孫逸仙創立了「光華報」,這份報紙直到民國初期都仍為國民黨在海外的喉舌報,現在已轉為民營的「光華日報」,並改以簡體字印刷。


孫逸仙革命基地說明中華民國的創立,華僑功不可沒。(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孫逸仙革命基地說明中華民國的創立,華僑功不可沒。(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