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民主軌跡,孫文革命之路
2011-10-07 21:30
文/李欣怡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MOOK編輯部
西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為中華民族開啟新的篇章,中華民國的自由,用多少先人的血淚換來,百年前的抗戰史多數人只能從歷史課本得知,實際走訪一趟孫文革命的足跡,在黃花崗發現革命烈士的屍塊不能安葬,而是被滿清以殺雞儆猴的方式陳屍野地,最後被人冒死下葬,才了解拋頭顱灑熱血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刻骨銘心的感動。
國父出生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他的足跡遍及廣州、香港、澳門、上海、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地,在光輝的雙十國慶到來之際,我們特別企畫孫文革命之路的主題,找尋國父足跡,也向所有的革命烈士致敬。過程中不免感嘆大陸江河赤化,不過就像立在黃花崗烈士墓園裡的碑文寫著「自由不死」,再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依然飄揚台灣天際,一切似乎有了答案──幸福民主的果實在台灣開花結果,而自由將永存人心。
廣東省中山市
孫中山故居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國父孫中山的出生地,這也是中山市最重要的景區,不過國父真正出生的小屋已經不復存在,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景區裡模擬了原始孫家模樣,是個貧窮農家民房。在景區最重要的孫中山故居,乃是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出資於1892年所建,門前的大樹據說是孫中山從檀香山帶回來的種子所植,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國父曾在27歲時在這棟中西合併的建築住過3年。
孫文西路步行街
故居離中山市市區有些距離,孫文在市區留下不少足跡,其中孫文西路步行街上留有國父曾搭船往來中山市的天字碼頭、他接受當地仕紳接待的香山縣商會(現為香山商業博物館)、當時開設的中西藥局遺址及香山起義總部遺址,然而除香山縣商會建築可進入參觀外,其他足跡皆為遺址,多已拆除。
孫中山開設的中西藥局正確位址仍不確定,日前還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今年7月澳門政府才趕快將一棟極可能是中西藥局的建物收購下來,並展開修復工程;再加上在孫中山故居參訪時,聽到當地人說這故居還不及毛澤東故居氣派,不禁有一絲遺憾在心頭……
中山市發展不似廣州、深圳等地快速,買一本廣東省旅遊書可能還找不到中山市的介紹,發展的緩慢也讓中山市仍保有民國時期的風貌,人力車、孫文西路步行街上的傳統建築,彷彿可見國父為推翻滿清在街上四處奔走的身影。
廣東省廣州市
黃埔軍校
廣州市留有相當豐富的國父足跡,黃埔軍校、中山紀念堂、中山紀念碑、孫中山大元帥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等。其中黃埔軍校為國父於民國13年設立於廣州市長洲島,由蔣中正擔任第一任校長,國父於開學時親頒的校訓則成為中華民國國歌。迫遷來台後,軍校則遷至高雄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長洲島的黃埔軍校於抗戰中炸毀,如今的軍校是依原貌重建,重現當時的校長室、餐廳、校舍等,周圍還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碑。
在黃埔軍校聽著大陸導遊介紹蔣中正與士兵用餐時的情景;看著陳列室裡擺的「中正劍」,這是蔣中正當時送給軍校學生的隨身短劍;以及景區的介紹文寫著黃埔軍校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孫中山在中共和蘇聯協助下所創;中華民國遺留在大陸豐富的史蹟,被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用另一種方式解讀、保存,雖然令人唏噓,但也慶幸先民流血換來的民主,仍在台灣被努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