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希第文化重鎮,世界遺產「肯亞拉穆古鎮」

2011-09-06 10:00

文/池冰蕙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MOOK編輯部

 

肯亞在不少人心目中仍然帶有神秘的色彩,但其廣大國土中保有許多國家沒有的生態景觀,悠久的歷史更是眾多文化的搖籃,充滿獨特的魅力。肯亞有三大世界遺產,兩處是中部的肯亞山和北部的圖卡納湖,屬自然遺產,而南部的阿拉伯貿易商港「拉穆」是唯一的文化遺產,也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史瓦希第小鎮。


非洲雖然距離台灣很遠,但卻是畢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非洲雖然距離台灣很遠,但卻是畢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史瓦希第(Swahile)在阿拉伯文中有「海岸」的意思,史瓦希第語結合班圖語和阿拉伯語,通用於東部非洲,北至坦尚尼亞,南至莫三比克,以及東部非洲沿海一帶,也是肯亞的國定語言,特別的是蘋果公司(Apple)的瀏覽器系統「Safari」這個字在史瓦希第語中原有「狩獵」的意思,後來才被白人延伸使用泛指「旅行」之意。


拉穆的歷史悠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拉穆的歷史悠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拉穆地處離島,是史瓦希第文化的重鎮,在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具有文化遺產價值,因為拉穆的建築和都市結構融合歐洲、阿拉伯、印度等形式,並運用史瓦希第的建築技巧,外貌獨特。拉穆歷經興衰,百年來與非洲班圖人、阿拉怕人、波斯人、印度人、歐洲人的互動密切,且為伊斯蘭和史瓦希第文化的教育中心,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


拉穆現今的生活面貌仍和百年前相差無幾。
拉穆現今的生活面貌仍和百年前相差無幾。


拉穆約建於西元12世紀,擔任內陸和海運的中介港口,對外輸出象牙、木材,對內運進衣服、陶瓷、香料等工業製品,迅速在13世紀時東非海岸的獨立城邦中崛起。日後經濟漸漸富裕,興建許多拉穆式的回教型建築,採用珊瑚石和紅樹林的建材,不怕氣候的潮濕,吸收水氣後反倒更堅固。拉穆建築的特徵為繁複雕花的木門、玄關和中庭,其中門前還往後退出一個空間,多砌出兩條石椅,就是為了顧及回教婦女不得拋頭露面,為讓外人造訪留在門外談事而建。


建築牆面有大量的珊瑚石。
建築牆面有大量的珊瑚石。


木門上精細的木雕。
木門上精細的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