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畢卡索的世界

2011-07-01 10:00

 

文、攝影/李欣怡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MOOK編輯部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小鎮,父親和好幾位祖先都是畫家,從小就是個藝術天才,16歲就擁有自己的畫室,19歲就開始舉行畫展,到他91歲辭世,他所留下的繪畫、版畫、雕刻和陶器共計15000件。最近來台展出的畢卡索經典作品來自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原先是為了抵遺產稅而將其作品捐給法國政府,也因而造就了這座美術館擁有最精彩的畢卡索畫作。

畢卡索曾在法國南部安提布定居,並將作品捐出,當地也設有一座畢卡索美術館,此外,他也曾在巴黎留下不少生活足跡,趁著這難得一見的世紀藝術來台,到畢卡索的世界旅行吧!

 


位於安提布的畢卡索美術館原是摩納哥王室的城堡。
位於安提布的畢卡索美術館原是摩納哥王室的城堡。


1900年,畢卡索初抵巴黎,這時的藝術界正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後印象主義和反自然主義的兩股力量互有牽引,受到前人以悲傷色彩描繪巴黎的影響,他進入了「藍色時期」(1901~1904)。在這段時期,畢卡索所表達的是被遺棄的人們和絕望的現實,初至巴黎的他還在為貧苦的生活所困,加上他最好的朋友卡沙赫馬斯(Casagemas)因失戀而自殺,憂傷的畢卡索以藍色為主調,創作了《招魂》、《修女》、《彈吉他的老人》等畫作,純化過的形體和刻意悲淒的動作安排,是富有文學意涵的一個時期。


作品《赤足的少女》為畢卡索14歲時的作品,可見嚴謹學院派訓練。
作品《赤足的少女》為畢卡索14歲時的作品,可見嚴謹學院派訓練。


《男子肖像》屬於藍色時期作品。
《男子肖像》屬於藍色時期作品。


定居巴黎蒙馬特之後,畢卡索認識了女孩奧利維葉(Fernande Olivier),也開始拓展他的交友圈,他認識了很多藝術家、文學家、評論家及收藏家,心情的轉變使得他逐漸轉移到「粉紅色時期」(1905~1906),這段時期主要是他的過渡期。


位在蒙馬特畫室的畢卡索。
位在蒙馬特畫室的畢卡索。


1906年,畢卡索創作的《亞維儂的少女》,標示了他轉入「立體主義」(1907~1915)的關鍵點。原本畢卡索是以五個裸女和兩個男人做為模特兒,以傳統的人體曲線及空間遠近描繪,結果卻在創作過程中移向純粹造型,並將兩男除去,所完成的是五個宛如化石沒有表情的裸女群像,不見女性肢體的豐潤美,只有原始而大膽的塊狀線條。這幅畫震撼了當時的藝壇,還有人說畢卡索大概是發瘋了。雖然說畢卡索後來又發展了「新古典主義時代」(1915~1924)和「變形時代」,但立體主義可以說是畢卡索的青年盛期,也是他自身的革命時期。


作品《女子頭像》屬新古典時期,圖像有如塑像般,強壯而有力。
作品《女子頭像》屬新古典時期,圖像有如塑像般,強壯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