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六龜山城歲月 重溫里山心靈之旅
吳憶萍擁有環境教育與藝術背景,她把六龜老家改造為「木木想書屋」,當作協會的基地,同時也是集閱讀、交流與創意為一體的空間。書屋旁邊的「多多鳥濕地學校」則是她的另一項實驗,這片荒地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變得生態豐富,水池與多樣化的樹木,可見昆蟲、青蛙與鳥類棲息,成為環境教育最佳素材。
他們推動的遊程不光限於林業的記憶保存,也融合了自然體驗與環境教育。林文智表示:「我們有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就是讓遊客嘗試『拖木馬』,這是過去伐木工人的工作,還有鋸木頭的環節,讓大家感受那時伐木的真實過程。」不只是旅遊體驗,這些活動更是一種與過去對話的方式,透過老師傅的演示,彷彿走進那個充滿活力的山林歲月。
山茶也是六龜里山生活的一部分,在多多鳥濕地學校裡,吳憶萍帶著遊客手採原生種山茶,並觀察蜜蜂的生態。茶樹和蜜蜂在林蔭間自然生長,帶來純淨的森林蜜與清香茶葉。這些產品不僅是與大自然和平共生的回饋,也在潛移默化中喚醒人們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
六龜生活美學 找回對家鄉的驕傲
不只是回溯往日歲月,他們也思考如何創新。林文智說:「有時候我們會想,故事總有挖盡的一天,未來該怎麼辦?」成員們腦力激盪,將傳統產業與文創結合,開發印有林業鋼印的伐木餅乾,以及溼地學校的森林蜜等,打造結合歷史與創意的自有品牌,不僅延續當地文化,也為六龜打造一條發展地方創生的新路徑。
即使如此,要讓地方能永續發展,社區成員的參與至關重要。吳憶萍提到,起初進行林業文史調查時,常遭遇部分居民的拒絕。
「很多阿公阿嬤一開始不願意多說,覺得那些過去的事沒什麼好提的,但我們不斷溝通,漸漸地他們也開始感受到自己所擁有的故事是多麼珍貴。」居民們開始主動參與,也願意在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故事,成為守護當地文化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