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惟齋製茶」文青必訪高雄茶店!禪韻悠揚傳統與創生間完美平衡

設計師大膽地採用雙層牆體,在鐵皮屋外包覆一層新的隔熱牆避免太陽直射,簡約流暢的建築線條搭配綠色植栽,塑造充滿茶禪語境的第一印象。外牆不僅美觀,更具備實用機能,兩道牆面間留下60公分寬的「貓道」,懸浮設計的外牆和天頂鏤空的貓道讓空氣在新舊牆壁之間自由流動,有效降低室內溫度。

 


原建築大門正對巷弄,實為風水學上的路衝。後來加大開口,重新設計為工作室入口,方便運輸茶葉的貨車卸貨。
原建築大門正對巷弄,實為風水學上的路衝。後來加大開口,重新設計為工作室入口,方便運輸茶葉的貨車卸貨。


外牆材質捨棄現代極簡風建築常運用的清水模,在營造商好友張先生的建議下,採用白水泥混合澎湖白砂披覆牆面,以粗抹方式留下溫暖手感。澎湖砂建材有效阻絕熱源和吸收噪音,且建材多孔隙特性能吸附空氣中的濕氣,使建物呼吸調節,林東献滿意的說:「住進來以後覺得冬暖夏涼,乾爽通風。」

 

隱身老社區的藝術風景

 

「茶」是貫穿內外的主要靈感,新外牆改變原有動線,開闢坐南朝北的新入口,以竹籬笆、玄武岩踏板漢白玉石為引道,內縮迎賓。澎湖砂牆砌成優雅的開口弧度,將「飲茶入口」的「入」字融入建築語彙,林東献解釋:「這是人的入口,也是茶的入口。」玻璃門上方以黑色印度石板銜接外牆,蘊含海納百川及招財的意象。

 


為將「飲茶入口」的「入」字融入建築語彙,施工圖歷經多次修改、討論與慢雕細琢,終於完美呈現「入」的意象。
為將「飲茶入口」的「入」字融入建築語彙,施工圖歷經多次修改、討論與慢雕細琢,終於完美呈現「入」的意象。


自然材質由外而內延伸呼應,室內牆面也抹上粗獷原始的澎湖砂,地板更細心地打磨出接近戶外玄武岩踏石的灰黑。對設計有獨到想法的林東献自己繪製室內設計圖和管線圖,沒有多餘裝飾的室內空間,原汁原味的古董桌椅茶具疊加古韻,展示層架則選擇實用簡潔的包浩斯風格,讓茶香、茶具和傳統工藝擔任主角。

 

建物二樓為起居空間,一樓除了展售門市、品茗區和焙茶工作室,重視文化與傳承的林東献特別規劃出多功能教室,配置專業音響及隔音設備,可作為教學、講座、茶會或音樂分享空間。


原汁原味的古董桌椅茶具疊加古韻,展示層架則選擇實用簡潔的包浩斯風格,讓茶香、茶具和傳統工藝擔任主角。
原汁原味的古董桌椅茶具疊加古韻,展示層架則選擇實用簡潔的包浩斯風格,讓茶香、茶具和傳統工藝擔任主角。


新舊並呈茶美學

  

林東献踏入茶葉領域近40年,即使因應市場趨勢,發展出輕發酵的高山茶、自帶熟甜香與蜜香的胭脂紅茶等創新茶品,以傳統工法製作碳焙烏龍茶和凍頂茶依然是他的堅持。

 




市區內難以使用龍眼木炭焙茶,林東献因此在茶廠內打造一個專業負壓焙茶工作室,工作室內同時有炭焙和電焙工具。
市區內難以使用龍眼木炭焙茶,林東献因此在茶廠內打造一個專業負壓焙茶工作室,工作室內同時有炭焙和電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