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沈重記憶重生走向新世代!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

2023-05-19 19:00

後來的人寄出的風景|Sceneries posted by those who came later

藝術家|陳孟和+後來的人們+劉紀彤 CHEN Meng-He, Those Who Came Later, LIU Chi-Tung

 

我們是後來才抵達這裡的人,曾經有人也站立在這片汪洋中的此處。看向的風景乍看是同一,卻是不同的,疊合的倒是「看」的動作。想「看」的動能從何而來?如何尋找才得以靠近按下快門的身體?對位的過程,可能是一個生命體在偌大環境中,自我認同重新組合的開始。

 

被對位的是陳孟和前輩服刑時拍攝的照片,他過世之後(2017年),後來的人帶著數位相機、手機抵達綠島,腦中記得他說:「想要重拍一次拍過的照片」。大海的明與暗、浪的狂與靜,那是來自本島的前輩在綠島的生活片刻,也是後來的人社會政治中的一片空白。

 

此計畫將影像大量複製、印製成明信片,供顯影之後到此的觀眾從綠島寄風景明信片回本島。可能是旅遊的分享、訊息的傳遞,也有可能是跨越時空的、前輩曾無法寄回的家書。期待風景的移動,擴展出複雜、多樣的對位與對話。

 


陳孟和+後來的人們+劉紀彤〈後來的人寄出的風景〉富岡漁港。
陳孟和+後來的人們+劉紀彤〈後來的人寄出的風景〉富岡漁港。


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Colorful books for the lives in black-and-white

 

藝術家|陳曉朋 CHEN Shiau-Peng

 

綠島在政治地理上曾經是一個禁錮之地,它禁錮的不只是身體,也包含心靈。在這段被噤聲的無語時空裡,內心隙縫中的聲音無法公開用言語傳達。色彩也許是個逃逸的出口。不能出聲,就以色彩來傳遞。認識一個地方,其實就是去感受它的色彩。

 

我想創造一個有著綠島輪廓的矩格狀書櫃,它有著綠島的身體,卻也同時是個被網住的島嶼。裡面放置著各種述說綠島故事的書。這些書無圖無文,透過封面標題和滿版單色內頁,傳遞那些黑白人生歲月中的各種顏色。

 


陳曉朋〈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
陳曉朋〈獻給那些黑白人生的彩色書〉。


Rawus Tjuljaviya與表姐們|Rawus Tjuljaviya and Her Cousins

藝術家|張恩滿 CHANG En-Man

 

她們人很好也很單純。

 

我的族名叫Rawus,承自Larepaq的外祖母,是熟悉族名排序分配、嫻熟母語的表姐告訴我的。我和表姐們同屬臺東大鳥村裡的Tjuljaviya家族。1950至1960年代出生的她們,似乎安於異族的統治,如同其他鄉里那些安分求生存的人,也可能是黨國體制的一員,或是外來宗教的虔誠擁護者。藉由共同的展覽工作試著進一步理解她們,希望不同光譜的兩端,以藝術為名去連接起來。影像記錄表姊們使用羊角勾勾法編織sikau(排灣族傳統網袋)的過程,以及我們之間的對話。


張恩滿〈Rawus Tjuljaviya 與表姐們〉。
張恩滿〈Rawus Tjuljaviya 與表姐們〉。


藝術季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們一同參與,讓人感到既溫馨又沉重,因為受難者的故事被遺忘、被塵封的速度很快,而藝術季的年輕藝術家們以當代的角度揭開台灣的不堪過去,透過藝術的轉譯,將白色恐怖的歷史傳承給下一代。


阮芬林〈紀念碑、遊樂場和島嶼〉。
阮芬林〈紀念碑、遊樂場和島嶼〉。


Candy Bird〈一切順心〉。
Candy Bird〈一切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