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霧記邀大家讓歷史走入生活 五大閱讀眷村的方式
「我們不能把歷史只當作歷史,而是讓歷史怎麼樣走到我們的生活裡頭來,因為只有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才會永遠地在我們生活裡面用不同的樣貌延續下去。」眷村紀錄創作人,也是《朝霧記:尋訪消失的臺北眷村》的顧問李俊賢道。
《朝霧記》期待透過當代的理解,提供不同閱讀眷村的方式,藉由邀請創作團隊、眷戶、文史老師與民眾共同對話,從建築、設計、當代藝術、文學、生活、手作等多元角度,探訪當代臺北城中消逝眷村聚落所留下的紋理,看見不曾消逝的生活記憶。
閱讀眷村的五種方式
方式一:地圖推理
城市的發展、建築的興替好比在羊皮紙上畫圖與刮擦,儘管建物失去了蹤影,但從不同年代的地圖資料中,仍可閱讀過往村落的街道紋理,尋找消失眷村遺留的蛛絲馬跡。
方式二:走訪巷弄
每個聚落都是一群人生活的單位,從各式店家到聚合四方風味的市場,供應著人們的日常所需。即使聚落消失,這些生活節點仍存在周遭地區,成為尋訪消失地景的活考古資料。
方式三: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賦予在真實世界中消逝的事物一個重獲新生的可能,如同作家吳明益在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中建構了一個永不消失的中華商場般。《朝霧記》三件地景公共藝術作品透過建築、設計、當代藝術的方式,為消失的老眷村重新賦予新的詮釋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