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豆知識:5個拍好夜景的小撇步

2013-08-27 12:10

文/墨刻編輯部
 
相信有不少讀者旅遊各地,在夜幕低垂時想要拍下迷人的夜景卻總覺得不知從何下手。這次,將向讀者們分享墨刻攝影組長周治平多年的拍攝經驗,解說拍出一張精彩的夜景照,有哪些不起眼但是得牢牢掌握的小撇步。只要能確實達成,就能讓你的旅遊相簿增色不少!


把握太陽落下的短暫時刻,記錄動人的都會夜空!(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把握太陽落下的短暫時刻,記錄動人的都會夜空!(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拍攝夜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別在「黑夜」裡拍攝!這聽起來似乎很矛盾,不過這裡指的「夜景」,是在太陽落下以後、天空尚未變成全黑之時,「華燈初上」的景象,而不是將所有在晚上拍攝的照片都納入夜景的討論範圍。換個比較精確的說法,拍攝夜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握天空與城市燈光的亮度平衡。通常,在太陽剛落下的三十分鐘之內(視季節、緯度、天氣而定),是拍攝夜景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天空呈現一片深邃的湛藍色澤,城市的燈光也打開了,當兩者亮度相差不遠的時候,只要一個適當的曝光值,就可以記錄下這稱作「Magic Hour」的動人時刻,所以掌握這個短暫的時機,就是拍攝夜景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器材方面,三腳架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一秒以上的快門時間,就算是防手震的鏡頭或相機都無法拍出清晰的畫面,所以還是得乖乖帶著腳架出門。如果在風勢較大的地點進行拍攝,最好選擇腳架中柱下方附有掛勾的款式,這樣可以將自己的背包掛在上面以增加穩定性。如果不使用快門線,為了避免按下快門瞬間造成的輕微晃動,可以使用自拍器,在快門按下的幾秒鐘之後才啟動快門,這樣也可以減少晃動產生的機率。
 
夜景的拍攝在技術上首重測光,但是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只要先試拍一兩張,看看拍出來的效果如何,就可以找出最佳的曝光值,所以不用擔心。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長時間(如超過10秒)曝光時,感光元件會因為發熱而產生雜訊,在畫面上形成微小的亮點,稱為「熱噪點」(Hot Pixels, 俗稱Noise),如果拍攝時間較長,可以試著將「減低雜訊」(Noise Reduction, 簡稱NR)的功能打開,以獲取較為純淨的夜空畫面。


重點攻略

1. 最佳拍攝時間:在日落後的三十分鐘之內

↓從天空的顏色就可以看出不同拍攝時間的顏色與效果。這張照片拍攝於20:10,天空已經完全變黑,看不出任何雲彩與色澤變化了。
 
↓幾乎同樣的拍攝角度,拍攝時間是19:11,天空的顏色是不是漂亮多了?這就是所謂的「Magic Hour」。
 
 


2. 必備器材:三腳架

↓前景的搭配可以使畫面更有變化。這張橫幅的照片,因為水平線切割畫面的關係,如果沒有前方行進的船隻經過,在結構上會顯得比較呆板。(拍攝時間為19:18)
 
↓三腳架是拍攝夜景必備的器材,這張照片的曝光時間是4.5秒,沒有三腳架是絕對拍不起來的。(拍攝時間為19:18)


3. 曝光補償:平衡明暗之間的差距

↓適度的曝光補償可以平衡明暗之間的差距,讓面得以記錄更多的細節。這張魚尾獅的照片中,測光錶測得的曝光時間是1/2秒,不過估計暗部的背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曝光,所以加了0.7EV的曝光值,以1/1.3秒的時間來曝光,儘管如此,背景還是有點偏暗。(拍攝時間為19:13)
 
↓同樣的畫面再把曝光值增加到1.3秒(+1.3EV),背景的亮度看起來比較好,不過前方魚尾獅身上的細節卻消失了一些,所以哪一張比較好,就看個人的喜好了。在電腦裡可以用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簡稱HDR)的後製方式來合併前後兩張照片明暗之間的差異,不過在現場就只能多嘗試幾個不同的快門時間,來取得最佳的折衷效果了。(拍攝時間19:14)